公司新聞
1989年,葉嘉瑩先生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(UBC)講授新一輪中國詩歌史課程?!恫莸亍分芸_設“迦陵課堂”專欄,刊發全部課程精要。本次推送為第二十三課,分析邊塞詩人王昌齡、高適、岑參各自的高妙之處。
高適《燕歌行》這首詩的題目是樂府詩題。樂府沒有嚴格的平仄對偶,高適這首詩有氣骨、有氣勢,而形成氣勢的重要因素是聲調跟敘述的口吻,口吻的形成又跟句法、章法有很密切的關系。
我們看這首詩后面一大段:“鐵衣遠戍辛勤久,玉箸應啼別離后。城南欲斷腸,征人薊北空回首。邊庭飄飖那可度,絕域蒼茫更何有。殺氣三時作陣云,寒聲一夜傳刁斗。相看白刃血紛紛,死節從來豈顧勛。君不見沙場征戰苦,至今猶憶李將軍?!边@首詩里面是有換韻的?!拌F衣遠戍辛勤久”,這里換了一個韻。前面“大漠窮秋塞草腓,孤城落日斗兵稀。身當恩遇常輕敵,力盡關山未解圍”,腓、稀、圍是一個韻。
現在我們說換韻后的句法。換韻后這一大段,不是對偶,而是駢句。對偶很嚴格,名詞對名詞,動詞對動詞,詞性要相同,平仄要相反。駢句就是兩個相并行的、分量上輕重相等的句子?!斑h戍”跟“應啼”不是嚴格的對句,“遠”是遠近,形容詞,“戍”可以做名詞,戍邊的人;也可以做動詞,去戍邊的意思?!靶燎凇笔切稳菰~,可“別離”是動詞,“鐵”是名詞,“玉”是名詞,“衣”跟“箸”都是名詞,它不像有的詩對得那么整齊,它是并行的句子。
“城南欲斷腸,征人薊北空回首”,這兩句對得很工整?!啊睂Α罢魅恕?,“城南”對“薊北”,“斷腸”對“回首”?!斑呁ワh飖那可度,絕域蒼茫更何有”,“邊庭”跟“絕域”都是邊塞的戰場?!帮h飖”跟“蒼?!笔菍εe的?!帮h飖”,中國字有時候講雙聲,有時候講疊韻。雙聲是聲母相同,疊韻是韻母相同。詩之所以傳達一種感發的力量,是因為詩里面最細微的那些元素。一個好的詩人,他的詩之所以感動你,除了意思以外,還有很多microstructure(顯微結構)。
我們都說杜甫的詩很好,杜甫的很多詩,尤其是七言律詩,你一看就想吟誦。聲調非常好,還有很多感發的力量是借著聲音傳達的。等我講杜甫的時候,我會把很多作者的七言律詩做個比較,然后就可以說明杜甫的七言律詩為什么比別人寫得好。
現在回來講高適,這句“邊庭飄飖那可度,絕域蒼茫更何有”,“飄飖”韻母都是ao,是疊韻;“蒼?!表嵞付际莂ng,也是疊韻。高適這一大段,之所以有氣骨,是因為聲調口吻在松散之中有嚴整。
下一句是駢句,也是對偶,“殺氣三時作陣云,寒聲一夜傳刁斗”?!皻狻备昂暋笔窍鄬Φ?;“三時”跟“一夜”是相對的,三是數目,一也是數目;“陣云”跟“刁斗”是相對的?!暗蠖贰眱蓚€字來自《史記李將軍列傳》,這首詩最后兩句是“君不見沙場征戰苦,至今猶憶李將軍”。所以他寫詩寫到后一半時,想到的是李將軍。
李將軍是李廣,他待他的兵士非常仁愛,《史記李將軍列傳》講到一件事情,說當時有另外一個將軍,叫做程不識,也善于帶兵,可是帶兵方法跟李廣不同。李廣是以他的德愛來感動兵士,程不識是以他的軍令、軍威來約束士兵。說李廣軍中不用刁斗,程不識的軍隊一定要有刁斗。
刁斗是什么東西呢,是一個鐵做的容器,可以裝一斗米來煮飯。晝“用以炊”,像大鐵鍋一樣用來做飯。夜“擊以巡”,擊是敲,巡是視察。李廣以他的德愛,使士卒愿意服從,不用監視,不用巡情視察,兵士們自然就是守法的??墒浅滩蛔R的軍隊,就一定要敲著刁斗去巡視。
古人寫詩,凡是寫軍隊,常常寫到刁斗。南宋陸游,就是陸放翁,曾經寫過一首詩,有這樣幾句:“日暮風煙傳隴上,秋高刁斗落云間。三秦父老應惆悵,不見王師出散關?!标懛盼桃欢仍谲娭蟹?,駐守在大散關附近,是由四川到陜西所經過的地方。陜西已經被金人占領了,他來到跟敵軍分界的地方,“日暮風煙傳隴上”,每當黃昏的時候,有朦朧的煙靄和晚風,從大散關這邊傳到大散關那邊,從隴上籠罩過去,就是風煙相連接。
“風煙”是從哪里來的?我好像在“跑野馬”,但我講文學,一個語碼,一個標志符號,在傳統文化背景之中,你一用它就引起一串聯想。這個詩為什么好?為什么使我們感動?因為我們看到這首詩時,就想到一串詩。
杜甫有這樣兩句詩:“瞿塘峽口曲江頭,萬里風煙接素秋?!倍鸥ν砟暝谒拇?,他說我的身體在瞿塘峽口,可是我心里所懷念的是長安的曲江江頭?,F在是秋天,我雖然不能回到曲江,可我們這里的風可以吹過去。
煙云的籠罩可以把萬里都連接起來,所以“萬里風煙接素秋”。風煙的相接,代表我的關心。李白有一首送杜甫的詩:“思君若汶水,浩蕩寄南征?!蔽覀兛傊v杜甫懷念李白,其實李白也懷念杜甫的。他說我懷念你的感情,就像眼前汶水的流水,浩浩蕩蕩,大片的水代表我深厚的感情?!凹哪险鳌?,我把懷念你的感情寄托在流水之上,一直向南遠遠流去,我的感情也隨它流到你那里去。
“南征”,這個“征”就是遠行,到遠方去。我們的感情借著流水、借著風煙,使兩個地方聯結起來了。
所以“日暮風煙傳隴上”,我是關心淪陷區人民的,“秋高刁斗落云間”,我在軍中,晚上有敲刁斗的聲音,我們說“秋高氣爽”,秋天的時候天空顯得很高遠,所以覺得刁斗的聲音都飄到高空里面去了。那么中原的父老,在大散關那邊被敵人占領的地方,他們應該惆悵。只隔著一個大散關,為什么國家的軍隊不來收復這塊淪陷的地方?怎么“不見王師出散關”?這是陸放翁忠愛的表現。
我現在要講的是什么?是高適所說的“殺氣三時作陣云,寒聲一夜傳刁斗”?!昂曇灰埂?,這是戰場里的感受跟氣象,冬天的時候,那個聲音傳得更遠更響亮?!昂曇灰埂?,所以“傳刁斗”。而且你聯想到陸放翁的詩,“秋高刁斗落云間”,聲音傳播得高遠。高適把戰場上的艱難、辛苦、寒冷,用對偶的句子表現出來了。
邊塞詩我們講了王昌齡的七言絕句,他寫思婦的懷念,也寫征夫,主要是用形象來傳達?!昂鲆娔邦^楊柳色,悔教夫婿覓封侯”,是妻子的懷念;“更吹羌笛關山月,無那金閨萬里愁”,是征夫的懷念。王昌齡的詩重在情感方面,是以情感取勝的。我們也講了高適的《燕歌行》。高適的詩是以用意取勝。他主要寫將士的勞苦,將帥的驕恣,想借詩反映當時軍中的一些問題。
岑參又如何呢?他的邊塞詩有《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》,是送一個姓武的判官,從邊疆回到首都去。還有一首《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》。我們要詳細講的是《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》。
所以大家看到了他們的不同。王昌齡的詩沒有特定目的,不是專門送給哪一個人,只是因為看到了征夫思婦的悲哀痛哭,所以寫了詩。那高適呢,他一直非常關心國家民族,關心政治的問題、人民的問題、將軍與兵士之間的問題,所以他有用意。
可是你看岑參呢,岑參都是“送”,都是歌頌贊美,可是通篇的歌頌贊美也太無聊了,所以他主要的長處不在寫情,也不在用意,他就用景物形象做陪襯。岑參是真的到過邊塞,對邊塞的景物形象有很深切的體會跟認識。
杜甫寫過一首詩,寫他跟岑參兄弟到渼陂去劃船,說“岑參兄弟皆好奇”,岑參兄弟都喜歡不平凡的事情。還有人品評岑參的詩,說“語奇體峻”,他的語言是不平凡的,他的風格特別矯健有力量。
《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》,“行”跟“歌”都是樂府詩的一個名目?!胺钏统鰩熚髡鳌?,送將帥出征。究竟送誰,這首詩沒有說,可是《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》的注解里有。
“輪臺”是唐代一個縣的名字,屬于北庭都護府的轄區。都護,就是軍隊領袖。當時在這個地方帶領軍隊的是誰呢?“封大夫出師西征”,天寶十三載,就是公元754年,安西四鎮節度使封常清入朝。安西也是一個行政區域,就是輪臺附近的地方。
四鎮節度使,不是四個人,是四鎮歸一個人管。安祿山是三鎮節度使,封常清一個人統治四鎮。入朝,就是從軍事駐守的地方到長安去朝見皇帝?!皵z御史大夫”,攝就是代理,回到朝廷去,朝廷就給他一個官,短期代理御史大夫。不久以后,又暫兼北庭都護,還有伊西的節度使,還有瀚海的軍使,所以封常清在當時是一個軍事力量非常強大的人。
岑參是“隨封”,在封常清手下做判官?!胺怦v輪臺”,封常清有的時候在輪臺駐軍。天寶十三載秋天,“出兵西征入侵之敵,此役史失載”,這次戰爭歷史上沒有記載?!遁喤_歌》和《走馬川行》,都是為這次出征而作的。岑參作這兩首詩的背景,是奉送一個位置很高、軍事力量很強大的封大夫出師。
我們說了,王昌齡的詩是以言情勝,高適的詩是以用意勝。不是說他們所有詩都是如此,而是邊塞詩的比較。岑參的詩,可以說是以寫景勝。這是從內容上說他們的不同。從格律上說,又有七言絕句、七言歌行的不同。
從表達形式來說,岑參跟高適的詩都是以聲調口吻取勝。為什么呢?因為他們都是用七言歌行的體式,這種體式是比較自由的。像王昌齡用的是七言絕句形式,已經固定了,限制了他的變化。這是唐朝邊塞詩主要的三大類別,以他們三個人為代表。
高適的詩以用意取勝,注重的內容就是將士跟兵士的懸殊、兵士的痛苦。而岑參是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的,他不能夠有諷刺的用意,只能夠贊美。但如果只是贊美,這個詩也太無聊了,所以他就寫邊塞的景物,而邊塞的景物是不同尋常的。所以它可以在聲調口吻上有自由的變化,可以在不同尋常的景物上給人新奇的感覺,這就是岑參詩的特色。
我們說過,不同種類的詩要有不同的欣賞角度。有的詩是適宜講的,如果含義深遠豐富,可以帶給我們很多聯想。有時候講很短的一首詞,可以聯想到很多,這是詞這一類作品的特色。
清末民初的詞學批評家王國維說,詞的特色是“要眇宜修”,“能言詩之所不能言,而不能盡言詩之所能言。詩之境闊,詞之言長”。詩跟詞本質上是有很大區別的?!耙鹨诵蕖?,“要眇”,就是深遠,“宜修”,一種女性的美。所以詞所寫的是一種深遠幽微、富于裝飾性的、近于女性的美,能夠“言詩之所不能言”,詩不能夠寫出來的東西,詞能夠寫出來。
詞能夠表達得最委婉、最曲折、最深遠,可以引起讀者很豐富的感發和聯想,這種特質是詩所沒有的??墒?,“不能盡言詩之所能言”,有時候詞不能夠完全說出詩所表達的?!霸娭抽煛?,詩所寫內容境界博大,“闊”是博大。像高適、岑參的七言歌行,寫邊塞的各種風光,小詞寫不出來,即使寫了,也表達不出這種聲調跟口吻的氣骨,不能夠形成這樣的氣勢。
可是“詞之言長”,有的詞雖然篇幅短,可是給我們豐富的聯想。我們講賀鑄的一首詞做比較。
“凌波不過橫塘路”,一個女子走路的步伐很輕盈?!傲璨ā?,是說女子姿態的美。這個女子走路這么美,可是她從來不走過橫塘的這一條路。我看見她了但是不能夠接近她,所以我“但目送、芳塵去”。
當她出現的時候,我就一直看她走過去,就想象她走過的路上應該是有塵土了。本來塵土沒有什么好寫的,人走過的腳印也沒有什么好寫的,可是有曹植《洛神賦》——“凌波微步,羅襪生塵”。所以你一說“凌波”,一說“芳塵”,就跟曹植《洛神賦》聯想在一起了。你就可以想到這個女子輕盈嬌美的姿態,可望而不可即,地面上應該留下她走過的蹤跡。我不能跟她接近,我連她留下來的蹤跡都感覺是親切的,有一種美好的本質在里面。
表面上是寫一個女子,可是他所表達的感情本質是,我們看見一個美好的事物,可以“望見”,而“不可即”,可以看見但不可以接觸。這種感情的本質給我們很豐富的聯想。
總而言之,我可以引很多來講這種感情本質的美。有的詩是適合于講的,它的含義深遠豐富,給我們這么豐富的聯想,這么豐富的感發,不僅僅是感動?!案袆印备案邪l”不一樣,“感發”是在感動以外給你一種啟發,一種聯想。你感動以后,心里還可以有一些感動之外的東西。
詞跟詩很不相同,詞給你很多言語以外的啟發和聯想。雖然說詩可以寫出廣大的、邊塞的戰爭場面,詩之境是“闊”,可詞之言是“長”。這個“言長”,不是篇幅長,不是句子長,是它的語言給我們的意味,它給我們這么多感發,這么多聯想,意味悠長,這樣的作品是適合于講的。
詩呢,有的寫得很好,可是寫完就沒有了,尤其是岑參的詩,他本來就只是歌頌贊美,既不是言情也沒有用意,他寫景,我們只能說他寫得很好,氣勢好,聲調口吻好,景物是不同尋常的,是新奇的。除此以外,沒有感動之外的東西。像他這樣的詩,我們可以很快看過去。
我們先看《走馬川行》?!熬灰娮唏R川雪海邊,平沙莽莽黃入天?!彼f“君不見”,你沒有看見過嗎?在走馬川這個地方,走馬川在哪里?走馬川在一片萬古不化的雪海旁邊?!捌缴趁S入天”,“莽莽”,無邊無際,荒涼而且遙遠,黃沙一直接到天邊?!拜喤_九月風夜吼,一川碎石大如斗,隨風滿地石亂走?!蹦钇饋砺晞莺?。輪臺這個地方,九月的時候風已經非常大了。
現在把岑參的幾首詩結合起來,請大家對照著看?!栋籽└琛分?,“北風卷地白草折,胡天八月即飛雪?!彼麑戇吶娘L光,真的寫得好。從西北方刮來的邊塞的那種風,“卷地”,是掃在地面上吹起來的。
你要知道北方,不用說輪臺那么遠,我在北京,小的時候去上學,常常刮風,尤其春天,從塞外刮來的黃風,遠遠的就像一個小旋風,一直轉一直轉,這是“卷地”。你可以看到地面上的風沙,那么盤旋,就是從地上卷起來的。塞外的草都是枯黃的,一片白顏色,寒冷的狂風把那干枯的草都吹斷了,所以“北風卷地白草折”?!昂彀嗽录达w雪”,普通的內陸,頂多十一二月才下雪,但是胡地的天這么冷,八月的時候已經下雪了。這是他寫的邊塞風光,果然好。
再看接下來兩句,“忽如一夜春風來,千樹萬樹梨花開”。塞外從來看不見花開,所以塞外一夜的風雪,就如同把春天帶來了,第二天早晨一看,所有的樹都掛上冰雪了,千樹萬樹都是白色,好像梨花開了一樣。
你可以看到,他不但景物寫得好,聲調也好,他寫冰雪的摧傷,用那么短促的入聲字,“北風卷地白草折,胡天八月即飛雪”,很緊促的聲音,讓你感覺很緊張很凜冽很寒冷?!昂鋈缫灰勾猴L來,千樹萬樹梨花開?!焙鋈婚g變成平聲韻,給你一放,就仿佛春天來了?!袄妗笔瞧铰?,“花”是平聲,“開”是平聲,一下給你放松了。詩你要用不同的角度去欣賞,把它的特色掌握住,這是岑參詩的好處。他寫的景物跟聲調配合得很好,緊縮的時候就緊縮,放松的時候就放松。
再回來看《走馬川行》,“輪臺九月風夜吼”,剛才那首詩是這首詩的陪襯?!昂彀嗽录达w雪”,“北風卷地白草折”,八月就已經如此,何況九月!風是半夜里吹的,風聲很大。我小的時候在北京,晚上會聽到風呼嘯的聲音。他說“輪臺九月風夜吼”,“風夜吼”還不說,“一川碎石大如斗,隨風滿地石亂走”。這還不是我剛才所說的,地面上的塵土被吹起來。塞外的風,風力那么強大?!耙淮ㄋ槭?,水溝干了之后,水底很多大得像斗一樣的石塊,被強風吹起,隨風亂滾,“隨風滿地石亂走”。
我們從漢朝的詩講下來,什么人寫過這樣的風光?沒有人寫過。因為看見邊塞風光的人不會寫詩,會寫詩的人從來沒去過這樣的地方。
“匈奴草黃馬正肥,金山西見煙塵飛,漢家大將西出師?!贬瘏⒌脑娔阋欢ㄒ缽氖裁唇嵌热バ蕾p。他主要就是以寫景取勝,他的主題是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,所以還要贊美封大夫。他說“匈奴草黃馬正肥”,匈奴現在是秋天了,草都枯黃了。你要知道,草枯黃的日子是打獵的日子。
王維的一首詩叫做《觀獵》,就是看人家打獵,里面有這樣兩句:“草枯鷹眼疾,雪盡馬蹄輕?!彼鶎懙氖乔锒H,下一場雪,雪剛化,出去打獵的情景。秋冬之間是打獵的季節,因為草都枯黃了,都比較干了,不像夏天的草很高很茂盛,所以是“草枯”。
那打獵的人呢?天上一只鳥被射下來,落在很遠的地方,打獵的人手臂上架一只鷹,把鷹放出去,把鳥銜回來,所以“草枯鷹眼疾”。還不只是射鳥,有時候野地里有一只兔子,跑得很快,他就把手臂上架的鷹放出去,鷹在天上看到兔子,一下來就把兔子給抓住了,所以“草枯”,鷹的眼睛才可以看得“疾”,才可以迅速發現要抓的小動物。下過一場雪,雪剛剛化,馬跑起來特別快,所以“雪盡馬蹄輕”。這是王維寫的出獵情景。
我們現在只是在印證?!靶倥蔹S馬正肥”,這是秋天,是可以出來打獵的時候。匈奴這種游牧民族,常常借著出獵的機會入侵。秋冬之際,他們面臨生活問題,而中原是糧食收獲的時候,所以他們入侵來搶中原的糧食。當年的背景就是如此。馬有很多草料可以吃,所以“馬正肥”?!敖鹕轿饕姛焿m飛”,金山就是阿爾泰山。
你從金山向西看,就看到“煙塵飛”。我們講過高適的《燕歌行》,說“漢家煙塵在東北,漢將辭家破殘賊”,所以“煙塵”就代表了戰爭。金山往西北一望,煙塵滾滾,那是匈奴的兵馬帶著刀劍,煙塵飛揚來侵略。所以后面就寫了“漢家大將西出師”?!皾h家大將”是贊美,“西出師”,面對匈奴的侵略,向西出兵。這三句是一個韻,贊美將軍的勇敢。
“將軍金甲夜不脫,半夜軍行戈相撥,風頭如刀面如割?!睂憣④姷挠赂?,對國家效忠。將軍身上穿金甲,金甲就是金屬鋼鐵做的盔甲。將軍效忠國家,不僅白天盔甲不脫下來,夜里都不脫下來——兵不解甲。常常要防備戰爭,可能匈奴晚上會來,所以“將軍金甲夜不脫”?!鞍胍管娦懈晗鄵堋?,有的時候不但白天要進軍,而且半夜行軍。
你看歐陽修的《秋聲賦》,說“銜枚疾走,不聞號令,但聞人馬之行聲”。半夜行軍就是要偷偷前進,大家不許講話,夜深人靜,你就聽到走路的聲音,還有刀刃相碰的聲音,所以“半夜軍行戈相撥”?!案辍笔枪糯环N武器,“相撥”就是相碰,走路的時候只有兵器相碰的聲音?!帮L頭如刀面如割”,那風吹過來,像刀刮在臉上一樣,臉好像都被割破了。
后面就寫邊塞的寒冷:“馬毛帶雪汗氣蒸,五花連錢旋作冰,幕中草檄硯水凝?!辈挥谜f人很冷,你看馬毛上面都是雪。馬跑的時候出汗了,汗就把它背上的雪蒸化了?!拔寤ㄟB錢旋作冰”,可是它一停下來,化去的雪就馬上結成了冰?!拔寤ㄟB錢”是這個馬。李白說的“五花馬”,就是黑白花的馬?!斑B錢”是說一塊一塊圓的斑點?!靶鞅?,是說轉眼雪就化成了水,一停下來,水就結成冰,極言其冷。
“幕中草檄硯水凝”,“草”是寫,“檄”是報告戰爭的文書,將軍幕府之中,寫報告戰爭的文書時,連硯水也凍住了?!疤旘T聞之應膽懾”,我們中國都把敵人叫做“虜”,說“胡虜”?!膀T”,這里不念q,念j,是馬隊。他說敵人的兵馬聽到我們這么勇敢,不怕寒冷,冒著冰雪出征,他們膽子都嚇破了,“懾”是害怕?!傲现瘫桓医印?,他說我料想你們的軍隊到西北去作戰的時候,他們不敢跟你們直接沖突?!岸瘫本褪敲鎸γ娴卮蛘?,“接”就是交接,相交戰,他說我料想他們不敢用短的武器比如刀劍之類的跟我們的軍隊交戰?!败噹熚鏖T佇獻捷”,車師是漢西域的國名,有前、后車師?!皝小笔钦玖⒃谀抢锏却?,等待你們“獻捷”,“捷”就是勝利的捷報。他說我們就在車師這個地方,你們營帳的西門,等待你們勝利的報告回來。
《走馬川行》和《白雪歌》,都是岑參送軍隊里的將帥出征的詩,除了邊塞的景物,都是對于戰爭的歌頌和贊美??墒悄?,岑參曾經在邊塞、在軍隊里面工作很久,他也是懷念故鄉跟家人的,當他寫到自己感情的時候,有一首《逢入京使》:“故園東望路漫漫,雙袖龍鐘淚不干。馬上相逢無紙筆,憑君傳語報平安?!?/p>
“故園東望路漫漫”,因為他們是在西北,故鄉就在東南這個方向,所以說“故園東望”。我懷念我的故鄉,可是隔了這么遙遠的路,所以“故園東望”是“路漫漫”,“雙袖龍鐘”是“淚不干”?!褒堢姟笔呛艹林氐臉幼?,形容一個人年紀比較老。已經衰老了,可還是在邊塞。我用衣袖擦眼淚,我有這么多眼淚,雙袖上的淚一直沒有干過,所以“雙袖龍鐘淚不干”。
碰到一個入京的使者要從安西回到首都長安,我不知道你是要回長安去,只是偶然在路上碰到你,我現在來不及給我的家人寫一封信了,所以“馬上相逢無紙筆”,沒有紙筆去寫東西?!皯{君傳語報平安”,我只是拜托你到了長安以后告訴我的家人,說我還平安。
本文為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重大委托項目“‘中華詩教’與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”(項目編號:)的成果之一。